這是來到帛琉的第三個星期。
應該來點正經的東西了…
一直在看照片的人,應該覺得我過的太爽吧~
是沒錯,下了班之後的時間,簡單來說就是在度假!!
不是浮潛、潛水、出海,
就是有吃不完的飯局,
不管是當地人、外國人、大陸人、還是台灣人~
我們一整個schedule都會爆…
但我還是要上班好嗎????
玩樂的事其實看照片也都略知一二,
有空再來多說玩樂的事。
工作跟生活的心得,非常的簡單,就是--知足跟珍惜。
來到這裡之後發現,帛琉其實比我想像中落後很多,
在我想像中,它是一個度假的天堂,
就算郊區很荒涼,
但市區大概是應有盡有吧~
但其實不然。
這裡沒有任何的產業、沒有物資,
甚至可以說沒有工廠…
唯一的收入可能是觀光業,
但因為帛琉人的民族性、和對商業文化的不了解,
幾乎所有的觀光收入,
最後都回到外國人自己的公司手上。
所以觀光業目前並沒有辦法讓帛琉政府賺錢,
所以只好變向的收取很多稅金…
入境稅、出境稅…
所以這裡是一個完全需要外國資助的地方,
在我來的這個時候,
帛琉政府已經快破產~
這裡的主要金援就來自美國、日本、台灣,
還有一些阿撒不魯的國家~
但美國的金援只到今年結束,
接下去的金援就必須要再談判~
大金主不見了,所以只好多又再多跟觀光客收環保稅…
雖然這樣,但這裡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現象…
就是菲律賓人很多,
是在這裡工作的菲律賓人喔~~
幾乎所見都是菲律賓人在上班賺錢,
認真去研究為什麼,
答案是,
帛琉人本身的勞動力太低!!!
步調太慢~
有人會簡單的說就是懶惰…
如果你是僱主,花一樣的錢,
當然不會去僱一個叫也叫不動、
好不容易叫動了之後也做不好的員工~
因此,勞動所賺取的工資,大部份也不屬於當地人~
那當地人從哪賺錢呢?
答案就是政府。
他們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公務員,
事實上當然也沒有這麼多公務可以做,
於是很多人就變成冗員,
隨便掃掃地就領可以領薪水了…
但就因為政府養了很多冗員,
就也導致他們養成那種,不需要付出勞力就可以賺錢的習慣。
然後比較有抱負的人,在年輕的時候就去美國唸書,
也許會回來觀望一下工作機會跟發展,
但大部份都是搖搖頭再回到美國。
於是留在島上的人,
坦白說就是被淘汰的那一群~
這裡有很多外國人在做生意,
比如說商店、超市或是紀念品店,
但礙於法規,大部份的店家都是人頭老闆…
必須由一個當地人老闆幫他們申請執照、營業證之類的。
然後像房東一樣,外國人再每個月給他們一點薪水…
但對外國人來說,這是非常不利且高風險的一件事,
因為法律上來講,商家內的所有東西,都應該屬於人頭老闆…
所以也發生過很多次,
就是人頭老闆不爽、或起了貪念,
把鐵門一拉,就叫外國人回家吃自己,
裡面所有的貨物、現金、房子、傢俱,
通通都沒了。
真的遇到這種事,也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…
但是,就算是當地人用這種方式得到了一家店…
他們也不知道如何經營,
所以可能爽個一個月,這家店最後就是倒了…
於是國家的經濟當然沒辦法發展。
這就是他們無法富有、必須依靠其他國家的原因…
所以我們的稅……你知道,都花在這裡…
大環境是這樣,醫院裡面的事就更有趣了…
套一句這裡台灣雜貨店姐姐說的話。
“如果你看到一個人快死了,被送到帛琉醫院,
那他就是要死了…”
說實在,這一點都不誇張。
國家醫院是唯一的大醫院,
外面有三家診所。
假設上國家醫院應該有所有的醫療器材跟資源~
但其實不然。
醫院裡的檢驗室,
常常壞掉一堆東西。
所以我來的一個月,所有的電解質都要委外~
當很神奇的電解質機器修好後,
測腎功能的機器又壞了…
CT(電腦斷層)已經壞了兩三個月,
所以病人只能照X光跟超音波…
那如果撞到頭怎麼辦?
不好意思…就是不能怎麼辦…
照個X光…
在台灣只要30秒不到的事…
在這裡照個X光可能要花半個小時!!
曾經有個病人送去照X光…
我等來等去等到受不了,
衝到X光室,看到他們在推病人的床,
我想說~嗯,應該照完了,
就要幫忙把病人往外拉!!
他們急忙阻止我說:Not yet!! Not yet!~~
我在想,這裡的放射科~
要是遇到我們X光的”三秒光速小平頭”
大概其他的人都只能在旁邊讚嘆吧!!
藥品也是…
很多藥物醫院都缺貨,
上一次有個病人需要fleet enema~
還要請家屬去外面的診所買回醫院,
我們再幫病人灌腸…
來說說血庫。
醫院裡有一本幾乎是全帛琉人的血型清單…
如果有人需要輸血,
就會打電話給同一個血型的人,
問他願不願意過來捐血。
有時候,病人或家屬還要自己去找認識的人來捐血給自己…
想想台灣的血液基金會、新光醫院的血庫,
真是個親切又重要的團體。
所以說,請大家沒事多捐血。
設備跟環境,
當然就更沒有辦法跟其他地方比較,
醫院只有一層樓,
光線永遠都暗暗的。
這點久了就能習慣…
但最可怕的就是傳說中的無菌技術!!
這裡幾乎沒有無菌技術可言…
光個酒精綿球、泡鑷罐,
永遠都是到處沾來沾去!!
有時候你很小心的讓鑷子保持無菌的狀態…
但你一轉身,就看到它已經赤裸裸的在某個桌子上~
再令我痛苦的就是耳溫套、O2 mask、cannula的再利用…
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包括把耳溫套洗好,
擦乾,再放回原來的盒子裡…
每次擦我都覺得台灣真是太奢侈了…
有時候病人發燒,每個小時量一次體溫,
要是忘記沒把耳溫套留著,
這個病人在八個小時內就用了帛琉醫院半天coda的耳溫套…
再來就是最痛苦的事了…
比如說是一罐藥水,要給病人喝…
這裡就會拿著瓶蓋上附著的滴管吸起來!!
直接餵給病人…
然後再把瓶蓋連同滴管蓋回罐子裡!!
等到下一個人要再喝同一罐藥水的時候~
就再用同一個滴管給病人喝!!
媽呀……那整罐藥水根本有一半都是許多人的口水吧!!
我那時候看著護士這樣做,
我實在是忍不住就跟老吳說……
如果我在這裡生病!!
你就讓我AAD(自動出院)……不要治療我~拜託!!!!
我在想,無菌人彭小姐若雲,在這裡應該會瘋掉吧!!
至於病況這件事來說,
很多DOA(到院前死亡)送到這裡就是直接送太平間,
也沒有什麼要再急救或是怎樣…
當然也沒有DNA(不施行心肺復甦術)的同意書…
因為這裡只要確定得到癌症,
也不能治療什麼,
就只是等時間到而已。
真的急救的病人,
也很少什麼變成植物人!!
因為最後都是直接送到太平間….
所以我跟老吳在一個月內就喊了兩次code blue(急救代碼)
大概是極少見的少見…
我一直在想,
是這裡的人真的把生死看的很開,
還是這裡的人命真的不值錢。
也許是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的結果,
我覺得台灣的人是真的很幸福…
效率、良好的醫療資源、醫療品質的追求,
甚至是服務品質的評比!!
現在回想有時候老是嫌什麼機器很爛…
什麼monitor很不人性化…
然後看看眼前最古老,只在基本護理課本看過的東西…
(你們能想像我居然在帛琉舖床嗎?就是那個基本護理第一課..
要我們摺什麼床角90度,往下摺個三角型…的那個東西!!)
就覺得人生已經無所求了。
醫院基本上是個聯合國,
有一半以上的醫療團隊成員是外國人。
其中又以菲律賓醫生護士佔半數之多~
老吳在十一月中請了一個星期的假,
我都跟一個菲律賓醫生上班。
其實菲律賓的醫療水準跟台灣是不相上下的,
聊起自己國家工作那個〝沒有坐下來的時間〞、
〝沒有空吃飯〞、〝沒有空上廁所〞、〝never stop〞…
帛琉的護士們總是聽的一愣一愣的!!
她們曾經問過我們,帛琉一整天的病人數量,
等於台灣、菲律賓多久的病人數量。
我跟菲律賓醫生想了想,
就說,大概是半個小時吧。
可愛的護士們更是不敢置信的搖頭…
我至今還是不能習慣跟理解的一個部份,
就是這裡抽血要請檢驗科來抽,
急診也沒有試管。
所以如果病人要抽血,都還要打電話請檢驗科來~
在台灣,我們總是打點滴就順便抽血了~
頂多就是把血打進試管等檢驗科來拿!!
這裡的抽血程序,不只是慢…
病人還要痛兩次!!
我還跟老吳說,你快點去寫一個改善專案,
讓急診室放試管~
但我想,新光都已經在這裡駐診了兩年,
真的要改善,應該早就成功了吧!!
速度跟效率,似乎是先進國家醫療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但在這裡,步調永遠都是慢慢的。
如果你在這裡掛急診,
除非你快死了,
否則就算你再痛,你還是得等。
又一比較起來,台灣人真的是刁民了…
前幾個星期,台灣大使的媽媽關節有問題,
事實上她已經來看過很多次,
我們也已經把她轉介給這裡的骨科醫生。
但某一次,她母親要回診的時候,
大使館居然先打電話來,
請骨科醫生在急診等他們到…
我跟老吳都覺得他們神經病…
誰要理你啊!
但我們也就意思意思,
先打電話跟骨科醫生說他大概多久會到…
跟我們一起上班的護士就覺得怎麼會有這種事?
她說,即使是總統,要掛急診,
也得先掛號,然後坐在椅子上等醫生來…
於是我告訴我們可愛的護士,
我:you know~ we have VIP system in Taiwan…
她:what is that for?
我:Very important person system…
她:No…there is no very important person in ER, just the very emergency patient...
其實認真想想,
這也不是我們在醫療、護理倫理中學到的,
最根本、最正確的觀念--公平原則。
醫院裡應該用緊急程度來決定處理的先後,
而不是用富有的程度或是權位的高低來決定。
原來文明的進步、財富的累積,
真的會讓一些良善的原則消失。
也不是說這樣的結果不好,
只是回到最簡單的思考法則好像單純、容易的多。
來說說醫護關係好了。
不知道是台灣醫療團隊合作這種教育被貫徹很久了~
還是SI的團隊工作默契很好…
在台灣工作期間,
總是覺得所有的醫院成員都是一個Team…
互相配合、互相提醒、互相幫忙…
當然也有不好配合的人…
但是大團體的信念是一樣的。
但在這裡,團隊的感覺比較沒有…
通常是醫生做醫生的、護士做護士的。
護士大部份都是聽醫囑的人…
獨立性跟個別思考性並不好。
也許護士有更了解病人的部份、或是有很多其他想法,
但並不會告訴醫生。
護士們總是說,我們不會跟醫生建議什麼…
其實我也不懂是因為大部份都是外籍醫生,
以至於醫護間的關係並不熱絡,
還是在這裡醫護之間的關係就是停留在以前那種~
只是醫生的助手那樣的觀念…
像SI那種護士常常跟醫生fight…
〝為什麼你要這樣?〞 〝ㄟ…你要不要做個什麼檢查?〞
甚至是很多資深的學姐常常在〝指導〞醫生的現象,
在這裡完全看不到。
帛琉的生活,在放假的時候真的是很爽快~
上班說實在也很涼…
這裡的病人數、危急的程度跟台灣完全無法相比。
可能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,
或是新的環境對我總是有很大的刺激,
所以在醫院裡,我每天都在吸收、或是複習舊的東西。
也許在這裡學習的新事物並不多,
但英文就是其中一個很大的挑戰。
每天跟英語人溝通,練習聽跟說…
聽的部份除了更努力的學習單字,
還要聽的懂各式各樣奇怪的口音~
有時候跟別的醫生上班,
擔心聽不懂order或是藥物,就會成為壓力的來源。
再來就是在醫院接電話、打電話。
老吳總是笑我說,有時候電話接一接~
最後還不是拿給帛琉護士…(他自己都嘛讓電話一直響~不接電話…)
但有聽就有進步啊,
包括人名什麼的,聽久了也就知道人家要找誰,
可以獨自幫電話那頭的人完成他要做的事!!
也是挺有成就感的感覺~
跟我比較好的護士也會糾正我的英文~
當然也是會有失敗或被打槍的時候,
有時候講一講,電話的那頭就會跟我說,
可以換帛琉護士來跟我說嗎?
或是有人打電話來,就直接說要跟帛琉護士講話,
可愛的帛琉護士還跟我說:「你下次就跟他說你是帛琉護士啊!」
這種時候還真是有點挫折,
希望我真的可以越挫越勇!Go Go fighting~~
(其實想想有點不公平,菲律賓人的官方語言也是英文啊~)
複習的部份,第一個就是藥物~
很多藥物在台灣都叫商品名,
這裡都是叫學名,
有時候搞半天,原來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藥~像是普拿疼之類的!!
於是翻藥典又變成一項任務~
再來就是醫用英文…
一些診斷啊、病名啊,從以前根本也沒記過英文是什麼!!
但在這裡也就非記不可,
整個比考試還有用…
再來呢,負責管理我們新光同仁的麥迪遜醫生,
問我願不願意幫ICU的同仁上課?
一開始當然是有點銼,
後來還是答應了。
於是從主題適切的選擇性開始,
就有點令我苦惱。
因為這裡的醫療現況跟台灣都不太能相比,
我們能處理的疾病嚴重度跟這裡也沒辦法相提並論~
想了很久之後,
決定回到最根本的壓瘡開始講起。
這是一個臥床的病人就可能發生的疾病,
而且也是護理很好發揮的主題~
現在我還沒開始製作我的講稿…
但應該也可以從中獲得很多。
這一個月來我發現,
這裡缺少的是競爭力。
不管是什麼產業,
沒有競爭的對象、
沒有挑戰性、困難的工作內容~
就越來越懶散…
這裡沒有被淘汰的問題,所以不會進步。
台灣的後輩很多,如果不力爭上游,
就會變成傳說中的〝長江後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灘上〞~
其實認真的想想,
台灣的醫療界,動不動就逼我們去上課、進修,
也是無形的在刺激我們的成長。
良好的切磋對手是最好的老師,
這種以前只是當成書來背的句子,
真正體驗到的時候,
還真的會變成金玉良言呢!
說了這麼多,
其實這一個月以來,
只覺得以前的我過得真好~
什麼東西都應有盡有,
以致於所有的東西都是得不到的最好。
在帛琉的環境跟資源,
好像把台灣的時空往回推了二十年,
慾望變的簡單而容易滿足,
對身邊的人事物也更懂的感恩跟珍惜,
要說在這裡有什麼收獲,
除了專業領域跟許多的災難,
這部份大概是我最意想不到,
但卻感觸最深的部份。
真是一篇正經的文章~
下集請待續。
Bye~
標題跟內容好像沒什麼關係...
應該改成難得正經吧!!
ha~